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對於【太魯閣號案 學者建議實驗】的看法

以下是最近的新聞,談到了2012年01月17日,埔心太魯閣平交道事故,的看法。

文中的大意如下:
  1. 平交道開關時間應該研究。
  2. 需要研究的點有三:
    1. 當車窗關起時,可能聽不到警鈴聲。對此事故,砂石車何時聽到警鈴聲、何時進入平交道,值得研究。
    2. 當警鈴聲響與欄杆放下有時間差,所以可能導致駕駛來不及穿越平交道。欄杆與警鈴聲應同時運作
    3. 要解決平交道事故,較好的方式,就是將平交道立體化(不論地下化或高架化)
我要說第一點與第三點是好的:此平交道事故,應該要釐清。另外,立體化,可以確保鐵路車輛的用路絕對權。但是第二點是有問題的。

目前在平交道,警鈴與欄桿的設定如下:
  1. 當列車接近時,警鈴與警示燈開始作用,鈴聲「噹噹噹」,警示燈「輪流亮」
  2. 當鈴聲響15聲後,行車方向第一桿開始放下,讓想要再進入平交道的車輛無法進入;同時也讓平交道上的車輛有時間離開平交道
  3. 當鈴聲響30聲後,行車方向第二桿(也就是剩下的桿子)開始放下。此時平交道上的車輛,應早以離開平交道
  4. 列車會在約100聲左右通過平交道(此數值會因列車速度而有所不同)
由上面可知道,當警示燈、警鈴、及欄桿同時放下時,行進中的車輛會因突然性的事件而可能發生錯誤。令外,在平交道上的車子(一般來講是行進中的車子)也有可能事出突然、欄桿放下而嚇得不知所措,而發生事故。因此,警示燈、警鈴、及欄桿不因該同時作用;相對地,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駕駛有足夠的時間反應。

另外,這也點出了一個問題:為何平交道要同時有警示燈及警鈴。我認為,這是為了聽障者及視障者而產生出來的結果。聽障者,過平交道時,看警示燈,就知道有沒有列車通過;視障者,聽警鈴,就知道有沒有列車通過。由此可知警示燈及警鈴,應該同時作用;而且也同時指出,若欄桿與警鈴、警示燈同時作用,對身障朋友來說,是非常地不友善。

以下是原文,直接轉載自Yahoo!新聞
太魯閣號案 學者建議實驗
作者: 【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21日 下午12:58
對於過年前發生在桃園幸福水泥廠平交道的台鐵太魯閣號重大車禍,開南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教授陳武正昨(三)日建議,台鐵局應該就警鈴何時響起、柵欄放下,以及車輛穿越平交道所需時間,中間有無落差來進行實驗,以便將來所有鐵路平交道整體運作可以更加順暢。
包括汽車貨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汽車貨櫃貨運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以及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總會在內等多個貨運團體昨日在媒體刊登題為「誰害死太魯閣號列車司機?」聯合聲明廣告,以三點訴求強調鐵路局平交道管理出現重大缺失,罔顧路人、行車與駕駛員人權及生命財產安全,應做全面檢討。對此,陳武正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當然貨車司機聽到警鈴響起時,就不應進入平交道區,可是,當車窗關起來時,也有可能會聽不到聲音,所以,若有錄影帶,就可以進一步了解,當警鈴聲響,砂石車車子是什麼時候進入平交道警戒區,首先,這一部分值得研究。
他進一步表示,日前有新聞報導,有一部轎車在警鈴響起進入平交道,可是來不及穿越,司機一緊張就踩煞車,還好正值春安期間,有員警在旁提醒駕駛打倒退檔,並將欄杆拉起,及時救了駕駛一命。由此可以看出,當警示聲響起、欄杆放下之間可能存在些許落差,正常情況應該是警示燈響起,欄杆馬上就該放下來。 其次,陳武正表示,依據媒體引據砂石車司機說法是進入平交道車子被卡住,因此趕緊逃走。可是,他強調,若司機能夠改採按下緊急按鈕,或許還有時間可以讓太魯閣號的司機員減速,而非全速行進,這也是一個錯誤。
第三,陳武正認為,要徹底解決平交道事故,就應該將平交道立體化,公路地下抑或是高架化,像台北鐵路地下化、桃園鐵路高架化,這是比較好的改善方法。 陳武正強調,貨運業者聯合刊登廣告訴求,可能是基於媒體報導,也就是平交道柵欄還未放下,我車子已經要通過,可是當柵欄放下時,我車子又過不了,認為台鐵局在這一部分也有責任。而事實上,這一部分是可以檢討,因為以自強號、太魯閣號的速度比較快,何時該按警鈴,平交道幾秒鐘內該關閉,有可能要進一步做個實驗,才能讓整體運作更加順暢。

以上原文複製於Yahoo!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